本站支持IPV6 登录 退出
当前位置:
调查 | 基础薄弱地区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022-02-15 11:37
来源: 农村工作通讯 访问量:
打印



四川省资阳市村级建制调整前有1988个村,2019年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79亿元,村均14万元,有经营收益的村693个,占34.86%,没有经营收益或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空壳村”1948个,占97.99%。总体上,资阳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谁来发展、怎么发展、如何激活等问题亟待破解。如果照搬其他地区发展集体经济的常规模式或路径,不仅无法规避同质化严重的竞争局面,难以实现“弯道超车”,还可能滑入“贫者越弱”的陷阱。正因如此,基础薄弱地区必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开阔思路,另辟蹊径,方可闯出既适应市场需求又符合群众利益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有关积极探索

一是围绕“地”,多元化经营农地或收取管理服务费用。农地是村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资源,利用集体机动地、从农户手中流转承包地并经整理后再利用、提供农地经营权流转有偿服务等,都是在“地”上做文章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的举措。大佛镇大堰社区、观音寺村计划争取土地整理项目,由村集体代耕代种村民的撂荒地,集体和土地承包户按约定方式分享种植收入。高寺镇清水村流转农户55亩地,用项目扶持资金兴建设施大棚并出租,流转费归农户,村集体每年收取大棚租金3.5万元。丹山镇胡家祠村自2017年起使用扶贫项目资金,按每亩每年400元流转本村农户242亩农地种植藤椒,2021年预计为村集体创收7万元。

二是围绕“水”,清淤堰塘释放水产养殖和供水效能。资阳市以丘陵地貌为主,河流小溪水网密布,堰塘资源丰富。有的村社因区位优势不明显,不宜集中建设集体经济项目,也难以有效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其发展集体经济可在堰塘资源上下功夫。大佛镇罗汉寺村有集体堰塘10个,总面积约50亩,计划对堰塘进行掏淤、塘埂硬化和引水改造提升,养殖鱼类、螃蟹、小龙虾等,发展水产养殖业壮大集体经济。观音寺村有堰塘30余亩、3个提灌站,计划通过清淤提高堰塘蓄水能力并为周边群众有偿供水。大堰社区拟投资维修垮塌的水渠,通过村集体提灌站为距离河流较远的11个村社提供农业生产用水,收取水费纳入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围绕“房”,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服务农旅产业。农民市民化和外出务工长期化导致农村的闲置农房日益增多。丹山镇大佛村有宅基地2463处,其中长期无人居住房屋344处、季节性居住房屋265处、宅基地废弃及垮塌370处,分别占13.97%、10.76%、2.31%和15.02%。盘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可能。大佛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投资3万元修缮2户农户的闲置住宅,发展石里小酌餐饮项目,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2000元。丰裕镇高洞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国有平台公司、社会资本组建运营公司,分别占股50%、40%和10%,收储农户闲置农房和宅基地13处,发展餐饮、民宿、超市等业态,服务乡村旅游业。

四是围绕“景”,挖掘景观和文史资源开发旅游经济。有些村社拥有优美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观,有些则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通过领办创办村级乡村旅游经济实体或引进社会资本联合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石佛镇荣家沟村确定“湖畔云家,康养水乡”发展目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成立旅游公司购置20余艘游船,发展以湖区景观为核心的康养旅游产业。大佛镇二龙村计划以大烂泥沟4~7组的李子园为观赏点,打造李花观赏节,通过投资完善便民步道、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开办农家乐。保和镇晏家坝村综合盘活闲置村小校舍和18户农户的共有祠堂,打造乡创学校、三崇堂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农旅结合项目。

五是围绕“钱”,努力开拓现金回流快的生产生活服务。有的村社积极探索发展服务型经济,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加工、流通、仓储、劳务等有偿服务,有些服务还延伸到生活领域。忠义镇元坝村为木桐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化肥公司搭建化肥供销桥梁并收取服务费。大佛镇二龙村拟对全村200亩李子、50余亩魔芋统一包装和网上销售,从销售收入中抽取适当比例的服务费作为集体经济收入。丹山镇大佛村在2021年组建农机合作社,以项目资金80万元购置了16台农机,主要服务周边农业经营大户,规模在100亩以上的按80元/亩收费,低于100亩的按90元/亩收费,2021年3~7月服务面积超过1000亩,营业收入约9万元,盈利约4万元。有的村紧盯现金回流快的服务,如岳阳镇船形村瞄准乡村振兴出现的大量基建需求,创办建筑公司为农户建造房屋、蔬菜大棚等。农户表达需求和提供资料,公司代办相关手续,仅1个多月就为村集体创收5万余元。此外,该村还谋划发展户外教育活动基地、乡村婚庆项目等。

六是围绕“业”,选准联建项目聚合多村抱团发展。抱团式发展既有邻近村社的“小联合”,也有区域内全部村社的“大联合”,是区域内资金、土地、人才、市场等要素在更高层级的配置。大佛镇双堰塘村和红鞍村各以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100万元入股,吕河坝村以13亩土地入股,联合建设年加工玉米秸秆饲料5000吨的青贮饲料加工仓储中心,预计年纯利润达50万元。2019年大佛镇全镇35个村社中,原铁牛湾、滚龙坡、东禅寺3个贫困村各投入项目扶持资金36万元,原响滩子村投入102万元,其余31个村和部分贫困户投入132万元,吸纳社会资金74万元,共计416万元,多方联合共建众联畜牧养殖小区并出租给正邦集团发展生猪养殖,年租金81万元,其中归属村集体经济收入37万元,各村按股分红。镇域内村社聚合起来共建产业项目共享发展收益,不失为解决全镇集体经济薄弱问题的一种探索。

七是围绕“人”,制定考核机制力促村社干部谋思良策。有的村社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在应付乡镇(街道)布置的日常工作和个人家庭经济发展上,对壮大集体经济思考不够多,缺少思路和办法。为激励村社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佛镇制定了专项考核办法,以村社“两委”干部为考核对象,考核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及档案资料完善情况,有具体的集体经济创收方案得5分,档案资料完善和账目清楚得5分,集体经济组织运行顺畅和管理到位得10分,视情况扣减分数。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和村社干部的年终目标绩效相挂钩,集体经济净收入超过3万元、4万元、5万元的分别给予600元、800元和1000元奖励,但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村社干部,按相应分数扣减目标绩效并被约谈及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需关注的问题

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缺”。一些村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等影响,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少,引进社会资本较为困难,加之金融机构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探索相对滞后,村社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制约非常突出。石羊镇西坝村想在果园地上建一个养猪场,因缺少资金而一直未能启动项目。船形村创办建筑公司的启动资金是50万元,约定村集体出资30%、村民集资70%,但村集体没有资金,最后由27名村干部凑齐50万元并从中借给村集体15万元。调研时,雁江区某干部反映,有些薄弱村既缺少集体资源资产又没有区位优势,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启动资金”。

二是资产收益项目资金到期后回收“难”。一些村将项目资金投资到各类市场主体,获取固定收益,在项目到期后想收回本金用于自主发展集体经济,却发现收回本金面临很大困难。石羊镇西坝村于2016年将10.13万元投资给葡萄园种植户,年固定收益5800元,5年期限,2021年到期,因种植户已长期不在村,留在村里的房子又不值10万元,收回本金的机会渺茫;2020年,该村将29.9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投资到某中药材合作社,年固定收益1.8万元,2年期限,计划到期后收回本金但难度很大,只能延续原合同。

三是村社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僵”。有的村干部年龄过大、文化知识少、思想保守,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有的存在“小富即安”思想,满足于“守住家业”。某个原贫困村2017年获得集体经济产业扶持资金20万元,村干部不仅没有“雪中送炭”的兴奋,反而陷入“左右为难”的苦恼,不知怎么用,截至2020年11月,该笔资金仍摆在账上“睡大觉”。有的村干部认为项目扶持资金的使用限制较多,宁愿吸引社会资本也不想使用项目扶持资金。

四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各类人才“少”。人才之“少”,一方面是“领头羊”少,过于依赖村干部;另一方面是“服务员”少,乡镇农经站撤销后,兼职的农经工作人员与日益繁重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指导监管任务不相适应。另外,这些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偏少,能有效运行的就更少,如丹山镇14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正常运行的有88个,125个家庭农场中正常运行的有89个。由于农业经营主体少,一些村庄即便有闲置农地也难以流转出去而形成集体收益。

五是非脱贫村集体经济基础总体偏“弱”。脱贫攻坚阶段,资阳市有不少贫困村获得发展集体经济的专项扶持资金,少的有几十万元,多的数百万元,导致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在发展集体经济时也出现了“悬崖效应”。当前,脱贫村的集体经济总体上要比其他村更有基础。以雁江区丹山镇为例,该镇辖41个行政村,截至2021年7月,有23个村已发展集体经济,其中脱贫村占13个。这13个脱贫村基本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专项扶持,多数在2017年开始发展集体经济。余下10个已发展集体经济的村中,有3个村是到2021年才开始发展集体经济。

相关建议

从资阳的发展情况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既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拓宽发展路径,形成资源经济、物业经济、产业经济、服务经济、旅游经济等多元化经济类型,更要以资金、人才、项目为着力点,提升政策支持效率。

第一,着力畅顺“活”资金供给通道。缓解资金难题,要加大财政投入、优化金融供给、撬动社会资本和育强集体积累相结合,用好四类资金。继续加大对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市县级政府在每年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一定比例安排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建立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村级集体经济信用体系,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降低贷款门槛,增加信贷额度,实行优惠利率,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营,社会资本发挥资金优势,村集体以资源资产折价入股,规范合作方式,保障各方合理权益。强化项目资金退出纠纷仲裁,将无故拖欠村集体到期项目投资本金的市场主体纳入失信“黑名单”。鼓励各村积极探索资产收益项目资金回收的实现方式,推进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转变。

第二,抓紧构筑“大”人才支撑体系。缓解人才难题,要培育和引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经营型人才、管理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用好三类人才。要增加人才向农村流动的政策倾斜,以薪资、福利待遇为突破点,在农村内部大力培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致富带头人,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回乡创新创业,领办创办村集体经营实体。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公开聘请高技能人才,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CEO”。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型人才,加大对村社“两委”干部的培训力度,破除干部“等靠要”思想。建强村社党支部,选拔一批年轻化、能力强的党支部书记,注重后备干部培养储备,确保每村有1~2名后备干部,建设好人才梯队。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激励机制,将集体收入或利润的一定比例奖励给经营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做好基层农经机构建设的顶层设计,对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提出明确的刚性要求,充实人员力量。

第三,适时营造“优”项目政策环境。创设政策环境,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保障型项目和竞争型项目中的不同作用,用好两类项目。村级集体经济需要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同时又部分地承担了村社保运转支出,兼具经济功能和部分政治功能。建议将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分设为保障型项目资金和竞争型项目资金,在发展初期应以保障型项目资金为主,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后,调整为以竞争型项目资金为主。保障型项目发挥兜底支持作用,主要面向没有经营收益或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空壳村”,优先支持尚未发展集体经济的“零”收入村。竞争型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由符合条件的村社竞争申报,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去择优支持。




主办单位: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汉中市人民政府1号办公楼3楼
联系电话:0916-2626963 传真:0916-2628900 邮箱:hznyjbgs@163.com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22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358号
网站地图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