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107000039/2025-000691 | 发布时间: | 2025年04月14日 17:28 |
来 源: |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机构: |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
内容概述: | 公开征求《关于集中财力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汉中市农业农村局结合我市实际,起草了《关于集中财力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意见建议并进行了修改完善,现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积极建言献策。
征求意见时间:2025年4月14日—2025年4月28日
联系电话:0916—2214007
电子邮箱:332130426@qq.com
附件:关于集中财力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汉中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4日
关于集中财力支持农业
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市政府同意,现就集中财力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大力发展“五个农业”和打造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相结合,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突出重点特色,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持续提升产业的质量、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突出优势,聚合发展。按照打造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工作要求,选择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畜牧、渔业等特色产业,集聚资源要素,利用3年时间实现率先突破发展。
——集中财力,重点支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集中投入”的原则,统筹各级相关涉农资金项目,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布局,进行重点支持。
——扶强龙头,引领发展。充分尊重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主导地位,更好发挥集中财力作用,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点带面,连片成带。围绕规模化板块化集群化发展,通过全市布局、县(区)承接、镇村实施,打造优势明显、链条完整、品牌响亮、增收显著、跨行政区域的优势特色产业带。
——立农为农,带动增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把就业岗位和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留给农民,实现产业连片发展,农户普遍受益。
二、集中财力范围
(一)中央和省级资金。可集中利用的中央和省级资金包括中央和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中央和省级农业专项资金以及相关部门的涉农中央和省级资金。
(二)市级资金。可集中利用的市级资金包括市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与农业产业发展有关的市级财政资金。同时,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龙头企业培育、农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每年根据奖补情况据实列支,结余资金滚动下一年度继续使用。
(三)县级资金。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央和省市财政资金使用范围,统筹本级可集中使用的财政资金。除集中使用的资金外,平川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山区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专项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且每年使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比例不低于60%。
三、重点支持环节
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聚焦“优化前端、培育中端、提升后端”,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扶优扶强,不撒胡椒面,不在散、小、弱上搞平衡,市县严格按照当年公布的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清单,集中资金重点支持,要充分发挥经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支持资金不得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包抓行动,对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实行市县领导包抓机制,三年内培育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160家以上,对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的按标准予以奖励。紧盯全产业链建设的短板弱项,突出加工、流通、营销三个重点环节,招引一批行业领先、国内知名的优势企业落户汉中,引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面发展壮大。
(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聚焦建设全国优质生态农产品供给基地发展目标,一体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紧跟市场需求和产品商品化需要,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加专用、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价”要求,全市进行统一布局,突出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打造一批产地清洁、生产绿色、全程贯标、品质优良的标准化基地(规模养殖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支持农检机构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批量的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支持市内中药材经营主体开展有效成份送检,对检测费用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三)补齐产品加工业短板。突出延链条、全利用、增价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延长供应时间,提高质量效益。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精深加工,加快生物、工程、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农产品多次加工、多次增值。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园区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支持和鼓励县(区)围绕农产品加工打造大单品,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做好“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文章,力争三年后全市主要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到80%以上。
(四)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按照“政府主导注册、行业组织持有、统一授权使用”的原则,加大对汉茶、汉药、汉菌、汉渔等相关区域公用品牌的规范管理和策划打造。各县(区)要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做好地理标志产品的管理提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创建。鼓励企业围绕产业发展培育一批“小而美”“特而精”、有影响力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突出强基础、促流通、优供给,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提升市场流通水平和稳定供给能力。强化产销对接,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在主销区建立品牌直营店、加盟店等,对在外开设门店的给予奖补。
(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的工作思路,加快构建村(社区)、镇(街)、园区、集群四级联动的产业聚集发展格局。支持村(社区)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明显的专业村。支持镇(街)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建设集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支持县(区)围绕首位产业,统筹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功能,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科技集成、主体集合、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大范围、高层次的产业带。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工作统筹。市农业农村局要分产业制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包括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各县(区)要把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围绕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结合县(区)产业特点,确定1个首位产业和1—2个优势特色产业,同步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合力推动产业带建设。对选取的首位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要在工作上优先安排,政策上优先支持,项目上优先入库,资金上集中投入。市级相关部门要立足部门职能,加大涉农项目的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靠拢。要落实阶段性任务、针对性举措、时效性导向,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项目管理。要突出项目引领,围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设施提升、加工营销、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等关键环节,以及农文旅融合、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领域,谋划建立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库,动态形成年度产业发展项目清单,由市农业农村局发文明确,并建立重点项目市县领导包抓机制。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扶持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选择,未纳入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库的原则上不予支持。要强化项目前期谋划、中期督导、后期问效,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三)强化资金监管。各县(区)政府要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印发集中财力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包括重点支持的产业、集中财力的范围、资金保障落实、资金绩效管理等。要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对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绩效管理,覆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要认真落实日常监管责任,不定期开展项目资金检查,对日常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坚决整改到位。市农业农村局每年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会同市财政局提出当年市级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实施方案,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四)强化工作推进。加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在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日常工作,市级相关部门配合,统筹推进落实。每季度对财政资金投入、经营主体自筹、项目推进实施、联农带农等情况进行调度。建立督导考评机制,采取“四不两直”、随机抽样的办法对县(区)集中财力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市级涉农部门集中财力落实政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县(区)和市级相关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评价的重要依据。
附件:汉中市优势特色产业带汇总表
附件
汉中市优势特色产业带汇总表
序 号 |
名 称 |
基地县(区) |
1 |
茶叶产业带 |
西乡县、南郑区、勉县、 宁强县、镇巴县、城固县 |
2 |
中药材产业带 |
城固县、洋县、宁强县、 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 佛坪县 |
3 |
食用菌产业带 |
汉台区、洋县、城固县、 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 留坝县 |
4 |
畜牧业产业带 |
西乡县、城固县、洋县、 南郑区、勉县、略阳县、 镇巴县 |
5 |
渔业产业带 |
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 勉县、西乡县、佛坪县 |